1973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1973年4月8日,著名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Picasso)在慕瞻市逝世。1973年,梅多克二级庄木桐酒庄(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正式升格为一级庄,与拉菲古堡(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拉图城堡(Chateau Latour)、侯伯王庄园(Chateau Haut-Brion)和玛歌酒庄(Chateau Margaux)平起平坐。一个是震动艺术圈,另一个是撼动了葡萄酒圈,但这两件看似不相干的事却联系在一起了——木桐酒庄1973年份葡萄酒的酒标使用了毕加索大师之作。
1973年份木桐酒庄酒标(图片来源: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
木桐酒庄的酒标可能是全球最具特色的酒标。从1945年开始,木桐酒庄每年都会邀请一位知名艺术家为酒庄设计酒标。但对于木桐酒庄来说,1973年对于它的意义更为重大。从这年起,木桐酒庄终于得到世人的认可,升格为一级酒庄。因此,这一年的酒标也应该更为特别。
木桐酒庄与毕加索的故事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木桐酒庄在1973年之初就曾前去拜访毕加索,希望毕加索能授权酒庄将他的作品印在酒标上,但是遭到了毕加索的拒绝。毕加索去世后,菲利普男爵的妻子前往慰问,重提旧事,却获得毕加索妻子的应允,将画出售给酒庄,并同意他们在酒标上使用这幅作品。
第二种说法认为菲利普男爵当时买下了毕加索这幅35×35厘米的作品就是希望使用在酒标上,但毕加索不同意。直到毕加索去世两年之后,他的女儿才正式授权酒庄在酒标上使用这幅作品。(1973年份的葡萄酒一般需要在橡木桶中陈酿一定时间,所以1973年份的葡萄酒发布时间在1975年之后。)
酒神祭(图片来源: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
这幅伟大的作品叫《酒神祭》(Bacchanale),它与古希腊神话紧密相连。相传酒神狄俄尼索斯意外发现葡萄可以用于酿酒,于是他将酿造出的葡萄酒献给奥林匹斯山诸神。诸神欢欣。从此,每年春季葡萄发芽和秋收时节,人神要共庆酒神节。毕加索这幅《酒神祭》就是描绘庆祝酒神节,酒后狂欢的场景,画风狂野,对人物的动态和体型特征描绘的都十分夸张,颜色不多,但是色彩很饱满,极具张力!一瓶葡萄酒与欢庆酒神节的绘画,这两者可谓天造地设的一对。
若仔细与之前的酒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之前的酒标绘画作品大约只占酒标的五分之一的位置,酒标上会有当年的产量信息。而《酒神祭》这幅作品占了酒标整整二分之一的位置。而酒标上的文字只有简简单单“1973年的一级庄”(PREMIER CRU CLASSE EN 1973)和“我现在是一级,曾经是二级庄,但木桐从未改变”(PREMIER JE SUIS, SECOND JE FUS, MOUTON NE CHANGE)。
但完美的酒标背后也有一点小瑕疵。1973对于波尔多并不算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年份。这年春季过于寒冷,夏季雨水也过多,特别是在8月,此时正值果实成熟时期,过多雨水让葡萄品质严重下降。因此,这一个年份的波尔多葡萄酒普遍不够浓郁,陈年潜力也不足,适合尽早饮用。1973年木桐酒庄红葡萄酒获得的评分也不算高,算是这瓶酒的美中不足。但尽管如此,这瓶酒的价值不在于饮用,更重要的是收藏价值,毕加索的绝唱、木桐首次升为一级庄,就算它好喝,你舍得喝它吗?(文/Xavier)
更多信息内容,请查看木桐酒庄艺术酒标风采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