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哈米隆古堡(Chateau Duhart-Milon)位于法国波尔多(Bordeaux)的波雅克(Pauillac)产区,是1855分级(1855 Classification)中唯一一个位于波雅克产区的四级庄(Fourth Growth)。酒庄没有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城堡,这在参与1855分级的酒庄中很少见,但对其品质没有丝毫的影响。目前,杜哈米隆古堡与拉菲古堡(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同属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家族所有。
18世纪时,米隆(Milon)地区所出产的葡萄酒曾作为拉菲古堡的副牌酒出售,其品质得到当时拉菲古堡所有者“葡萄酒王子”尼古拉斯-亚历山大·塞古尔侯爵(Marquis Nicolas-Alexandre de Segur)的肯定。当时,坐落在米隆地区的杜哈米隆古堡的名字还只是“Milon”,后来改为芒达维·米隆(Mandavy-Milon)。1830年到1840年间,卡斯特加(Casteja)家族继承了芒达维·米隆酒庄和杜哈(Duhart)先生遗孀在波雅克的葡萄园(14公顷)。卡斯特加家族因此拥有了40公顷的葡萄园,他们将酒庄重新命名为“Duhart-Milon”,即今天的杜哈米隆古堡。据说,杜哈先生当年是路易十五(Louis XV)手下的走私商,退休后定居在波雅克,而他当年居住的房子就位于波雅克港口边上,这处房产一直保留到1950年。杜哈米隆古堡葡萄酒酒标的设计灵感正是来源于这栋房子。
1855分级制度肯定了杜哈米隆古堡风土的优越性,并将其列为四级庄。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酒庄一直由卡斯特加家族掌管,当时,酒庄面积约达50公顷,是波雅克地区最大的酒庄之一。
1937年,由于频繁地更换继承人,酒庄经营不善,不得不被出售。之后的25年间,杜哈米隆古堡先后五次易主,葡萄园的分割加剧了酒庄的衰败,而1956年的严重霜冻更是给了酒庄致命一击,酒庄葡萄酒的质量不断下降。那时杜哈米隆古堡面积达110公顷,但葡萄园面积仅为17公顷。直到1962年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到来,酒庄的经营状况才逐步好转。罗斯柴尔德家族购下古堡后,开始了一系列的重建项目,包括重新种植葡萄藤,购买邻近地块和在波雅克建造新的酒窖和发酵室等。1973年到2001年,酒庄葡萄园面积由42公顷增加到71公顷。经过40年的努力,杜哈米隆古堡终于恢复了四级庄的风采。由于和拉菲古堡距离较近,酒庄一直由拉菲古堡的团队进行管理。
杜哈米隆古堡的葡萄园几乎就是拉菲古堡在西侧的延伸,坐落于卡许阿德高地(Carruades Plateau)边缘的米隆山丘上。杜哈米隆古堡现拥有76公顷的葡萄园,主要种植的葡萄品种为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梅洛(Merlot),种植比例分别为67%和33%,葡萄藤平均树龄为30年。葡萄园内主要以细砾石土壤为主,混杂着风化砂土,底土是第三纪石灰岩。葡萄园主要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包括控制葡萄产量和人工采摘等。
杜哈米隆古堡按照地块将葡萄分开进行发酵,以方便了解不同地块的品质。12月时,酿酒师会进行数次品鉴,从而严格筛选出调配正牌酒和副牌酒的葡萄酒液。之后,葡萄酒液会转移至酒庄自有制桶厂生产的橡木桶中进行熟化,熟化时长会因不同的年份特点而有所不同,通常为10到18个月不等。在熟化过程中,酿酒师会不时进行倒罐(Racking),并使用蛋清进行澄清。杜哈米隆古堡的酿酒车间和酒窖在2003年进行了扩建和翻新,以保障葡萄酒酿造所需硬件设备的完好。
杜哈米隆古堡出品的正牌酒通常使用65%-80%的赤霞珠和20%-35%的梅洛进行酿造。1986年,古堡开始酿造副牌酒,这些副牌酒大多采用年轻葡萄藤所产的葡萄酿造而成,赤霞珠和梅洛的使用比例也比较均衡。在装瓶之前,副牌酒会在使用过2年的橡木桶中进行陈酿。目前,杜哈米隆古堡正牌酒年产量为22,000-25,000箱,副牌酒年产量为7,000-12,000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