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拉(Shiraz)与维欧尼(Viognier)混酿的传统来源于罗第丘(Cote Rotie),而在澳大利亚,没有酒庄能够酿造出比克隆那奇拉酒庄(Clonakilla)更好的西拉-维欧尼混酿红葡萄酒。今天要介绍的传奇酒款便是2001年份的克隆那奇拉西拉-维欧尼干红葡萄酒(Clonakilla Shiraz - Viognier, Canberra District, Australia),该酒由93%的西拉和7%的维欧尼酿造而成,产量为10,700瓶。这款酒在20世纪90年代间的大多数年份都获得了葡萄酒大赛评委和葡萄酒指南的高度认可,而2001年份更被认为是克隆那奇拉最出色的年份之一。
图片来源:Clonakilla
1968年,科克家族(Kirk Family)从爱尔兰移居至澳大利亚,3年后,生物化学家约翰·科克(John Kirk)在距离堪培拉(Canberra)北部40公里处的穆任百特曼(Murrumbateman)地区开始栽种葡萄。穆任百特曼地区的土壤为覆盖在一层易碎红色粘土上的沙质粘壤土,底土是已分解的英安岩。克隆那奇拉酒庄的葡萄园海拔为600米,气候比较凉爽。一直以来,科克家族都在逐渐扩大葡萄园的种植面积,在1993年至2007年间种植了更多西拉和维欧尼,如今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3.5公顷。克隆那奇拉酒庄的维欧尼最早种植于1986年,当时该品种仍被视为一个罕见的外来品种。凉爽的气候让西拉呈现出辛辣、红色水果和花朵的特征,不过不同年份的酒款也会有所不同。
克隆那奇拉酒庄的第一批商品葡萄酒(同时也是穆任百特曼地区的第一批葡萄酒)酿造于1976年。在20世纪80年代期间,克隆那奇拉酒庄的西拉都是被用来与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混酿的,不过蒂姆·科克(Tim Kirk)在1991年时桶边试饮了佳乐世家酒庄(E.Guigal)的单一葡萄园混酿葡萄酒后,在酿酒时他便决心效仿佳乐世家酒庄。首批克隆那奇拉西拉-维欧尼干红葡萄酒酿造于1992年。
2001年是温暖的一年,葡萄生长状况良好,没有病害压力。葡萄收成从3月31日持续至4月10日,尽管这一年产量很高,但葡萄仍然展现出丰富的风味和很好的凝练度。当年,三分之一的西拉整串进入到发酵罐中,而经过轻柔破碎的维欧尼也被加入到发酵罐中,然后再用去梗了的西拉覆盖在上面。在发酵过程中,随着葡萄串的破裂,逐渐释放出来的葡萄汁延长了发酵过程,并且减缓了发酵温度的升高。发酵期间,酒庄每天会压帽3次。发酵完毕经过短暂的浸渍后,葡萄酒被置入法国橡木桶中熟成12个月,其中三分之一为新桶。科克会避免葡萄酒拥有浓郁的橡木味。
在2002年出版的《澳大利亚优质葡萄酒指南》(Penguin Good Australian Wine Guide)中,休恩·胡克(Huon Hooke)和拉尔夫·凯特-鲍威尔(Ralph Kyte-Powell)将2001年份的克隆那奇拉西拉-维欧尼红葡萄酒评为最佳红葡萄酒(Best Red)及年度之酒(Wine of the Year),并评价这款酒非常浓郁、活泼,富有优雅感和力量感。同年,《醇鉴》(Decanter)的马克斯·亚伦(Max Allen)将这款酒称为“凉爽气候下澳洲西拉的新标准,同时也是罗第丘产区葡萄酒的强劲对手。”(文/Christ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