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瓶葡萄酒的中文背标上,都有葡萄酒保质期10年的信息,其实,这个信息不仅没有什么用处,往往还会误导消费者。
葡萄酒本身不存在具体的保质期,只有适饮期,国家食品法规定任何进口食品必须标注有保质期,在此背景下,进口葡萄酒中文标签上才有了保质期十年的信息。而2006年10月1日开始,中国《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规定葡萄酒可免于标示保质期。
葡萄酒保质期是怎么来的?
在每瓶葡萄酒的中文背标上,都有葡萄酒保质期10年的信息,其实,这个信息不仅没有什么用处,往往还会误导消费者。
因为这个十年的保质期,是根据我国以前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外包装的强制规定。外国葡萄酒进入中国后,要履行任何进口食品的标签上均要标出其保质期信息的规定,因此,其背标才会标上保质期。实际上,葡萄酒没有保质期,只有适饮期。
从2006年10月1日起,国家正式实施了《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其中规定,葡萄酒和酒精含量超过10%的其他饮料酒可免除标示保质期,所以,近几年来,部分进口葡萄酒已经不再标注保质期了。
葡萄酒什么时候饮用最佳?
葡萄酒没有保质期,只有适饮期
人们对于葡萄酒这种特殊商品,除了“能喝”的要求外,还有“好喝”的期望。因此,这里就要解释一下“适饮期”的概念了。
葡萄成熟后,经过采摘、榨汁、生产加工、橡木桶成熟等一系列酿酒流程后,葡萄酒会得到酿酒师所赋予的提升,就好比人类进入学生时代。然后装瓶,这时葡萄酒会进入休眠期,它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储藏环境。经过陈年后,葡萄酒的品质会得到二次提升,这好比人类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成熟过程。
经过陈年后进入成熟期的葡萄酒,其优秀的品质会持续释放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就是葡萄酒的最佳饮用期。所以,世界上90%的葡萄酒的适饮期都在1至2内,只有4%左右的优质葡萄酒才具有5至10年的陈年潜力,而只有剩下的1%的顶级葡萄酒才具有10年以上的陈年潜力。需要指出的是,所有葡萄酒(包括红葡萄酒)都会在特定时间内达到品质顶峰,之后再慢慢进入品质衰落期。
结语:葡萄酒过了适饮期或者所谓的“保质期”,只要保存得当,其实还是可以喝的,但口感就无法保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