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仔细的葡萄酒爱好者一定注意到了酒瓶背标上的各种日期,如年份、保质期、灌装期、适饮期等等。这些日期还都不一样,有些看上去难道不是一个意思吗?其实意思还真不一样,不要担心,本文会将你的疑惑一一解开。
年份
葡萄酒年份指的是葡萄采收的年份,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葡萄酒的风味和质量,主要是因为葡萄树在生长季节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北半球(北美和欧洲)葡萄的生长季节在4月至8月,南半球(阿根廷、新西兰等)葡萄的生长季节则在10月至次年4月(葡萄酒年份定在次年)。而无年份葡萄酒是由多个年份的酒混酿而成的,一般以其稳定的品质著称。
因此年份对于消费者而言,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当然,并不是所有葡萄酒都会在酒标上标有年份,常见的香槟(Champagne)和雪利酒(Sherry)就以无年份居多,通常标有“N.V.”字样。
橡木桶陈酿时间
我们买葡萄酒时常会被告知:这款酒经过了多少年橡木桶陈酿,因而葡萄酒的风味受到了怎样的影响之类的。而且,在形容一款葡萄酒的风味时,也常会提到橡木味。而且,经橡木桶陈酿后的葡萄酒颜色往往更稳定,单宁也更柔和,还带有一些特殊的香气(如香草、烟熏、丁香、烟草和杏仁等),这就是长时间的橡木桶陈酿带来的影响。有的产区对橡木桶陈酿时间还作出了法定要求,最经典的当属西班牙里奥哈(Rioja)。该产区的陈酿(Crianza)、珍藏(Reserva)和特级珍藏(Gran Reserva)红葡萄酒法定橡木桶陈酿时间分别为 6、12 和 24 个月。
灌装日期
灌装日期即装瓶日期,通过该日期一般也可以大致推断葡萄酒的陈酿时间。因为通常来说,葡萄酒会在经过了一系列发酵酿造和陈年后才进行装瓶,装瓶时间也往往会相应印在酒瓶/酒标上。一些进口葡萄酒中可能会标有类似“L5135 11:28”的字样,这指的是 2005 年第 135 天的 11 点 28 分装瓶的意思。不过并不是所有葡萄酒都有类似标识,因此为了更好地获知这一信息,不妨看看进口葡萄酒的背标,酒商往往会以更明确的日期标示出葡萄酒的灌装日期,如图:
根据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 规定,进口葡萄酒的中文背标必须包含葡萄酒的生产日期,这其中包括灌装日期。因此,你会看到有的葡萄酒的中文背标上印有生产日期,有的则印有灌装日期,这都是正确的说法。
保质期
葡萄酒的保质期与其他普通产品的保质期一样,是指葡萄酒在正常条件下的质量保证期限。一般的食品如果变质,往往会发生腐败等现象,进入人体内还会对健康造成伤害。当然,葡萄酒作为一种酒精饮品,要想达到“发霉”这种状态确实不如其他饮食那样迅速。因此,对于酒瓶后所写的保质期期限,消费者是可以相信的(只要不是很夸张)。
值得一提的是,“保质期”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概念,因此,国产葡萄酒都标注了为期8年到10年的保质期,而外国人几乎从来都不关心葡萄酒保质期,而是更加关注葡萄酒的适饮期和陈年潜力。曾经的一段时间内,外国葡萄酒进入中国后,要履行任何进口食品的标签上均要标出其保质期信息的规定,因此,其背标也会标上保质期。
不过,从2006年10月1日起,国家正式实施了《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其中规定,葡萄酒和酒精含量超过10%的其他饮料酒可免除标示保质期,所以,近几年来,部分进口葡萄酒已经不再标注保质期了。但也有很多在终端销售的葡萄酒为避免自己的葡萄酒产品不被终端下架和消费者嫌弃,都写上了“保质期:10年”。
适饮期
既然说到葡萄酒是有生命的,自然也会像人一样经历年轻、发展、成熟、壮年和衰老等阶段。一般认为,葡萄酒在成熟后的巅峰时段饮用最好,俗称最佳适饮期。我们普遍认为适饮期时饮用葡萄酒可以获得最佳的体验,过于年轻的葡萄酒可能会显得单宁粗糙扎口,香气也可能相对封闭;而过老的葡萄酒则容易失去果香,品质也会开始走下坡路。
所以,对于葡萄酒来说,年份和适饮期才是最值得关注的,有些葡萄酒虽然标明保质期为10年,也并不意味着只要在10年之内喝掉这瓶酒就可以。如果是普通的餐酒,不等10年,他就会氧化变成一瓶醋,如果是好酒,就算放了十年,也依然很有味道。
在国外,适饮期才是最重要的,每一瓶酒都有自己的巅峰期,能在这个时候品尝到它,才是最幸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