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里面出现酒渣或者沉淀物,到底是好还是坏? 今天,葡语君就和你聊聊酒渣~渣~
酒瓶中或者喝完的酒标杯底会发现有残留的沉淀物!很多人称作“酒渣”“沉淀物”,觉得是红酒品质变坏的标志,也有人会告诉你,红酒里面有沉淀物才是好酒。
然而
真相只有一个!
我们就从“渣渣”的来源开始说,葡萄酒中的沉淀物,大致有两个来源:
1
酿造过程产生的“渣渣”
1、“酒糟”(Lees),主要成分包括:
死去的酵母细胞
蛋白质
葡萄梗
葡萄皮
……
大多数情况下,酒糟在发酵结束后就会被隔离,因此很少出现在最终装瓶的葡萄酒之中。但是,部分高品质的葡萄酒会利用酒糟,让葡萄酒与酒糟多接触一段时间,处理得当的话可以增强葡萄酒的风味及口感的复杂度。
最终出现在酒瓶里的酒糟非常罕见,
除非是品质完美的好香槟。
这类沉淀物对葡萄酒的口味几乎没有负面的影响,即使发现了也可以忽略不计。
2、凝结在橡木塞底部的晶体沉淀物——酒石酸盐
葡萄中的酒石酸发展而来
在陈年潜力长的葡萄酒中较为常见
白葡萄酒为白色晶体,红葡萄酒为紫红色或者黑色晶体
由于酒石酸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比在葡萄果汁中的溶解度低,在酿造过程中,它会和钾进行结合生成酒石酸氢钾——这就是常见的晶体沉淀。(看不懂的可以理解为葡萄酒酿造过程必然的化学反应)
理论上,酒石酸盐是酿造葡萄酒的必然产物之一。但随酿酒技术的发展,可以把葡萄酒中绝大部分的酒石酸盐除去。但这方法并不适用于高品质的葡萄酒。那些根据传统方法酿造的、价格比较昂贵的葡萄酒由于没有使用低温控制和过滤技术,反而更容易出现酒石酸盐。
简单来说,如果是一款来自法国或者意大利、采用传统方法酿造而成的葡萄酒,出现酒石酸盐这样的晶体沉淀物可能性会更高,而且会被许多人看做是葡萄酒质量的象征。
2
葡萄酒长期陈年有的“渣渣”
主要由单宁以及长时间凝聚而成的色素构成。
这类沉淀物往往会让葡萄酒尝起来更加苦涩,影响口感
大多数人见过的“酒渣”,都属于长时间陈年后在酒瓶中出现的这类沉淀物。不过事实上这种“酒渣”并不常见,一般而言,只有陈年时间超过8年以上的红葡萄酒才会出现非常少量的“酒渣”。
如果你有一瓶陈放多年的葡萄酒,在品酒之前可以先将酒瓶竖着放置几天,让沉淀物集中在瓶底,方便隔离。
所以,现在你明白了吗?
看到葡萄酒沉淀莫慌莫气,先翻出这篇文章,分辨判断酒渣的类别。不做道听途说的无知门外汉,做一个专业理性的葡萄酒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