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什么是葡萄酒的“挂杯”,挂杯背后的科学原理!

来源: 作者: 2025-02-02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2月02日,有一个说法叫温水煮青蛙。讲的是,将一只青蛙放进滚烫的水里,它会直接跳出来。而把它放进冷水里,然后将...

有一个说法叫温水煮青蛙。

讲的是,将一只青蛙放进滚烫的水里,它会直接跳出来。而把它放进冷水里,然后将水慢慢煮沸,青蛙意识不到危险,最终被滚水烫死。

这也成为典故,用来告诫人们,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人会做出巨大反应,会采取防范,而对逐步的变化,会形成习惯和适应,麻痹大意,导致严重后果。

这个说法流传很广,几乎没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

可是,真有几个较真的人做了这个实验,却发现,原来并不是这么回事。

他们试验中发现,把青蛙放入水中,并逐渐加热,青蛙还是会跳出来的。

于是,“温水煮青蛙”这个说法,被证实是错误的。但在生活中,还是有很多深究起来是错误的说法、观点,让人们信以为真。

所以,我们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对广为传播的言论,经过证实才能相信。

葡萄酒行业同样如此。

有个流传很广的说法是,葡萄酒挂杯越多,这个酒的质量就越好。

很多酒商朋友也是这么认为的,也是这么跟消费者说的,而事实的真相却是相反,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什么是挂杯?

挂杯,就是在你摇晃酒杯后,留在杯壁上的酒液,在重力作用下,往下流,留在酒杯内侧的一道道痕迹。

挂杯也叫酒泪(tears of wine),是不是很形象,像眼泪一样。法语中,也叫酒腿(Wine legs)。

挂杯的产生

葡萄酒的挂杯,跟葡萄酒的两种物质有关,酒精度和甜度。这两者决定了,挂杯的多少。

更高的酒精度,让酒液有更大的密度,吸附在杯壁上。

更多的糖分,让酒液粘附在酒杯上,让酒液慢慢流下。

这两者又决定了酒的粘稠度,粘稠度越高,挂杯就越多。这个跟酒的品质无关。

换句话说,酒精度越高,糖分越多,葡萄酒的品质就越好吗?

可是,没有这样的说法。

挂杯来判断酒类型,让你在酒桌上更出彩

我们在酒桌上应酬聚会时,看到酒杯里的葡萄酒,挂杯比较多,这款酒又是干红(干型红葡萄酒)。

那么,我们可以猜测,这款酒的酒精度数是比较高的,之后,进一步又可推论到,这款酒咽下去,会有一种灼热感,一种热度,因为酒中的高酒精度,会在喉咙产生灼热的感觉。

所以,当你看到“酒杯里挂杯比较多”的现象时,你就直接了当的告诉你朋友,这款酒会很“烧”很“辣”。对方一尝,喉咙里果真一股灼热,她/他就会觉得你好厉害好棒。

这样是不是让你倍儿有面子。

挂杯背后的科学原理

有人会说:“你讲的很有道理,但为什么没开封的葡萄酒,摇晃几下后,从瓶颈一看,就没有酒泪呢?”

其实,这与蒸发有关。

酒精的蒸发速度比水快。当你摇杯后,酒液留在杯壁上,与空气的接触面一大,酒精被迅速蒸发,酒液中的水浓度就变大,与酒杯玻璃的接触面就变大,吸附力增强,变成圆珠,在重力作用下,流下来,变成了酒泪。

挂杯,是一个酒精和水孰强孰弱的关系。水不被蒸发的能力比酒精强,就有了酒泪。

封闭的酒瓶中,酒液与空气有着隔绝,摇晃再厉害,也蒸发不了酒精。于是,没开封的葡萄酒,摇晃后,就看不到挂杯现象。

生活中很多说法,都是经不起推敲的。

好比说,物质条件上去了,人也就生活地更幸福。可是,现代社会里,物质更丰盛,人们却有了更多的烦恼。

所以啊,幸福并不是单单靠物质条件,才会拥有的,还有精神世界,对人生的豁达,对生活的知足,对未来的乐观。

2019-02-25 02:23:00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winebeta.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综合资讯

葡萄酒知识

精酿啤酒

威士忌

红酒

日本清酒

白兰地

日本威士忌

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