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爱好者,一定听说过挂杯,曾有人说过葡萄酒的挂杯越多,说明该酒的品质越好。
究竟葡萄酒的品质是否挂杯有关,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
什么是挂杯
一般情况下,我们喝红酒时会轻轻摇晃酒杯,此时酒杯内壁就会形成一条条细长的液柱,缓缓向下流动,这就是挂杯。
因为这个过程很像人在落泪,所以人们也称其为“酒泪”,也有“酒腿”、“酒脚”等说法。
为什么会出现挂杯
出现挂杯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01
葡萄酒酒体饱满,所含物质非常丰富
就像水和牛奶,因为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所以喝完牛奶的杯子上,都会挂有厚厚的一层奶;而水就不会。
02
该酒的酒精度很高
摇杯时,酒液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红酒里的酒精易挥发,使得酒浓度变低。
酒液顶部的酒精蒸发的最快,和杯中的酒形成一定差异,就会将被杯中的酒液牵引上去。
但被牵引上去的酒液无处可去,就聚集在杯壁,直到重力作用将其重新拉回杯中。
需要注意的是,未开封的酒瓶因为没有和空气接触,酒精不会蒸发,所以也就没有挂杯现象。
挂杯越多,品质越好
人们大都认为,一瓶葡萄酒符合以上两种情况就是口感细腻的好酒。
这也就使得有些厂商为了能有挂杯现象,会额外添加糖以提高红酒的酒精度。
不懂其中原理的人,喝到这种酒精度高,又带有挂杯现象的酒,就很确信是好酒,但事实却未必。
其实,只要用合适的酒杯来喝酒,几乎所有葡萄酒都会出现挂杯现象。
唯一的区别就是,有的酒泪回流的速度较慢且液柱较粗,有的则较快且液柱细。
挂杯的时间长短和液柱粗细代表什么
既然红酒质量和挂杯现象没有直接关系,那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挂杯现象呢?
因为葡萄酒里除了酒精会影响挂杯外,其他成分对挂杯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如糖、甘油等。
和干型葡萄酒相比,糖分含量较高的甜型葡萄酒就更易观察到挂杯现象,且一般液柱更粗、更长、更持久。
这是因为糖分能增加酒体的粘稠度,从而减缓酒液下滑的速度。
因此,挂杯程度也可以大致作为衡量葡萄酒含糖量的一大指标。
当然,甘油或其他干浸出物也可能影响挂杯。
所以判断一瓶红酒的品质到底好不好,不能单纯从挂杯现象来看。
有挂杯的酒,不一定是好酒;但如果是好酒,那一定有挂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