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瓶不仅仅是对酒的包装,它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犹如一套衣装,与酒是互为一体的。在遥远的过去,单从使用的玻璃瓶就可以知道很多关于酒的产地、成分,甚至酿酒风格的信息,作为盛装葡萄酒的容器,人们对葡萄酒瓶的了解远远没有橡木桶多。但其实,葡萄酒瓶是葡萄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葡萄酒瓶的变迁
在酿酒的最早期,所谓公元前埃及文化的时代,葡萄酒储存在名为amphorae的细长泥罐里。披着松散的长袍,被一群手捧酒罐的天使所包围,就是那个时代的神诋形象。虽然这些容器外形不错,但是出奇得沉重,而且粘土材料影响酒的味道。在大约公元100年,罗马人发现玻璃瓶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由于成本昂贵和工艺落后,所以一直到公元1600年,玻璃瓶才成储存葡萄酒的首选方式。当时玻璃模具还没有实际应用,所以早期瓶身都比较粗大,而且形状各异,看上去更像是今天的艺术雕刻作品。
几百年前,人们买到的葡萄酒是由所在旧世界的产区(如:阿尔萨斯、基安蒂或波尔多)标记的,不同的瓶型就是产区最醒目的标记,波尔多这个词甚至直接等同于波尔多风格的酒瓶。而后出现的新世界产区的葡萄酒则按照葡萄品种的原产地装瓶。例如产自加州的黑比诺,就会使用标志黑比诺原产地勃艮第的瓶子。
为了使酒能水平放置,瓶子逐渐由开始的圆肚形演化成了今天的细长瓶型,因为这有利于酒的熟化。
为什么葡萄酒标准瓶是750毫升?
早在17、18世纪,波尔多的葡萄酒以50加仑(约225升)的橡木桶为盛装容器,从海上运输至其余国家。而在当时的英国,容量单位则以“升”来计量,因此,人们需要找到某种容量,能将50加仑的酒刚好平均分装完的酒瓶。
鉴于700-800毫升的酒瓶最易生产,又方便顾客携带,而750毫升的瓶子正好能将50加仑平均分为300瓶。因此,750毫升标准瓶便这样流传了下来。
关于葡萄酒瓶的重量问题
重酒瓶总能给人贵重之感,超市、酒铺里重量更大的葡萄酒往往也都有更高的标价。事实上,酒瓶重量的设计确实有科学依据。
葡萄酒十分脆弱,光线、温度、湿度及震动都会影响到葡萄酒的品质,而较厚的酒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些影响。此外,重酒瓶能减少破碎的风险,需要长期陈年的葡萄酒更需要厚酒瓶。而香槟这类的起泡酒,由于瓶内气压太大,为了保障安全,酒瓶也需要特意制作的厚一些。
选中一款心仪的红酒,总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使是爱不释手,而这些酒瓶的改变也随着人们的喜好而变换无穷。总而言之,外在的条件总会使得我们在感官上对一款酒的满意度做出评价。最后,在新年伊始,酒粉朋友们有预备好家人的年货礼物了吗!?金狗旺财,礼物不止是心意,更要”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