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酒庄规模与酒款价值成正比
其实并没有!
有很多追求佳酿的消费者,在选择葡萄酒的时候,总是追求大酒庄和高产量的酒庄,去挑选市面流通量极大的酒款。其实,市面流通量极大的葡萄酒,酒庄在酿造时,大多数一味的注重高产量,以普通品质的佐餐酒为主,具有品鉴意义的佳酿往往产量很低。
那些具有收藏价值的葡萄酒,都需要严格控制产量,即使是最佳风土和最佳酿酒技术,一片土壤所能培育的优质葡萄也非常有限,好的年份往往产量更低。不带偏见的说,在大型卖场里的葡萄酒大多数不算佳酿,区别在于优质佐餐酒与普通佐餐酒。
在老世界产区(意大利、法国),有很多小而精的酒庄,他们更加注重葡萄酒的品质,没有花巨款去做大量的商业推广,酒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品鉴价值才是他们所追求的目标。
二 进口红酒都很贵,
几十块的绝对是假酒、勾兑酒
错!
其实几十块的佐餐酒,也有口感上乘的,对于非专业的品鉴场合,只要是从正确渠道购买的葡萄酒,几十块也能买到一些口感新鲜或甘甜柔美的入门级葡萄酒,相比起精品或佳酿葡萄酒,这些酒往往缺少丰富性和复杂性、不耐久存、没有收藏或品鉴价值。但是作为老百姓的日常用酒,在非正式场合,100左右的酒都非常合适。 相反,那些动辄上千上万的酒,则一定要谨慎购买,因为投机分子的暴利往往就在这里。
需要强调一点,正确的渠道,可靠的酒源,非常重要。
三 论红酒品质,就看酒瓶底部凹槽有多深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荒谬的理论,100年前,也许这是真理,但在现代社会,已经完全没有了这样的概念。曾经,酒瓶底部的凹槽是为了区分耐久存的佳酿老酒和适合短期内饮用的葡萄酒,也更方便于老酒的储存和堆放,而往往,耐久存的酒价格更高,所以也就有了酒瓶底部凹槽决定葡萄酒价格这一说法,诚然,现在有一些遵循传统的酒庄,仍然会用酒瓶底部凹槽的深浅来区分即饮葡萄酒与耐陈年葡萄酒。
正因为有凹槽深浅的概念,也使得众多酒商,为了凸显其酒款的品质,即使是普通的佐餐酒,在装瓶的时候,也会选择那些底部凹槽极深的酒瓶,因此,观察底部凹槽深浅,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相反,那些底部凹槽很浅的普通酒,很有可能是优秀酒庄的入门级佳酿。大名鼎鼎的路易王妃水晶香槟(Louis Roederer Cristal),平底没有凹槽,属于平底瓶,但品质依然卓越,享誉世界,陈年能力极强。
四 红酒品质的高低,
在于挂杯的形态
这是很片面的说法。
红酒挂杯时形成的一条条酒柱,俗称“杯泪”,挂杯的红酒,表明该酒酒体饱满,酒精度高,甘油和残糖量高。其中酒精度越高,挂杯的现象越明显,甘油和残糖量越高,则杯泪向下流动的速度更缓慢。
一瓶澳洲产的14%vol西拉和一瓶皮埃蒙特产区12.5%vol的内比奥罗相比,前者挂杯的现象会更明显,但是你能说前者的品质更高吗?绝对不能。
红酒的挂杯如果密集且流速慢,则标志着酒精度高、甘油和残糖含量高,预示著该款酒酒体饱满,层次丰富,但这并不是评论酒好坏的唯一标准。
我们在晃动酒杯时,观察杯泪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是让葡萄酒的香味释放出来,杯泪可以预见酒体、甘油和残糖含量,而香味则直观的显示葡萄品种、发酵工艺、陈年载体等等。总之一瓶优质的葡萄酒:色泽、酒体、层次、香味、单宁、余味、平衡,每一要素都必须相辅相成,单一的挂杯并不能覆盖全部。这也是为什么酒评家在品鉴的时候,从来不把杯泪作为评分要素的原因。
五 起泡酒的酿造工艺简单
这一说法非常对不住欧洲那些伟大的酿酒师们。
很多国内消费者喝到的起泡酒,实际上根本不是精心酿造的起泡酒,而是三精一水(酒精、糖精、香精、饮用水)勾兑后,强行加压二氧化碳而成。这样的酒,没有天然的花香果香,没有甘甜柔美的口感。开瓶后,只有简短的气泡,味道如同添加了酒精的汽水,而更有很多行业内的人,把这种酒美称为“小香槟”,而这些酒,根本和香槟没有半毛钱关系。
全球三大起泡酒“普洛赛克、香槟、卡瓦”,在优秀酿酒师的手下,他们会成为“来自天堂的好酒”,以普洛赛克为例,在尤加内产区,这里是著名的火山岩土壤,排水性能极好,而且能给葡萄酒带来岩韵,首先要手工挑选向南的山坡上的歌蕾拉葡萄,以“查马法”在不锈钢桶内进行二次发酵,装瓶后的普洛赛克具有明显的苹果、梨、桃、和白色花朵的芬芳。有些佳酿起泡酒,不仅需要精心酿造,还需要在小型橡木桶中陈酿。
除开那些顶级的年份香槟,优质的起泡酒,零售价要达到200到400,而一瓶勾兑的起泡酒可能售价只要几十块,但实际上5块钱都不值。
近年来流行于年轻人群体的莫斯卡托,火爆了整个葡萄酒市场,但这也成为了不法分子关注的重点,大量的勾兑酒进入了市场,使得消费者们在挑选酒款时十分矛盾,真正的莫斯卡托,才会给人带来无限愉悦和浪漫,适宜于男女老少。
六 年份越老的红酒,越值钱
大多数消费者,应该都明白这是红酒最大的误区了
能够在市面上流通的红酒,90%都是适合在年轻时饮用的,也就是2到3年以内。在专业级酒窖里存放的陈年佳酿,才会有越陈越香这一说法,价格也会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增高。通常,在葡萄酒的酒标上,我们会标明保质期10年,真正的陈年好酒,保质期远远不止10年。而大多数的佐餐酒,则更适合在2到3年内饮用,存放的年份越久,这类酒越淡然无味。
七 红酒无所谓口感,
兑雪碧喝就好
无疑,大错特错。
红酒兑雪碧,一度流行于大众,因为无法驾驭干红的酸涩,更没有专业的品鉴知识来畅享干红的复杂风味。实际上,这对于那些精心酿造干红的酿酒师们,该是多么心酸的一件事啊,他们想尽千方百计,去除了葡萄酒的糖分,以展示干红的复杂风味和层次,现在却又被人为的加入了大量糖分,变得俗不可耐。当然,如果只是用雪碧兑一瓶普通的佐餐酒,则可以不管不顾,但如果被开瓶的是一瓶珍贵佳酿,那可谓是暴殄天物。
红酒兑雪碧,这是学习品酒时毫无意义的做法。最佳建议:可以挑选一些甘甜柔美的甜红葡萄酒,作为入门级酒款,不仅入口甘甜,老少皆宜,不仅保存了红葡萄酒的原始风味,散发自然的红色花朵和红色水果的香味,当习惯了甜红的柔美风味后,再慢慢尝试干红,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触,强烈推荐“科特欧娜蓝沐斯半干红” 作为红酒入门级选择。
八 红酒的度数越高,价值越高
度数与价值不成正比
红酒的度数主要由以下几类因素决定:产区(风土、气候)、葡萄品种、酿造方法,以及酿酒师的酿酒理念。在老世界产区(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酒的度数往往要低一些,这不仅是风土和气候决定的,更因为老世界产区的葡萄酒更注重均衡:香味、单宁、结构、复杂度、丰富性,更注重品鉴价值。 当然酒精度高,酒体强劲,是很大的优势,但如果仅仅只有高酒精度,缺乏复杂化和丰富性,那也只是普通佐餐酒而已。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