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巴氏杀菌,大家通常都会联想到牛奶,因为它既能高效杀菌,又能较好的保证风味,据说外国90%的牛奶都采用这一灭菌处理法。
巴氏杀菌是将混合原料加热至68~70℃,并保持此温度30min以后急速冷却到4-5℃。因为一般细菌的致死点均为温度68℃与时间30min以下,所以将混合原料经此法处理后,可杀灭其中的致病性细菌和绝大多数非致病性细菌。所以它其实是一种低温灭菌法,有很多人都误以为是高温杀菌的一个分支。
但说起它的源头,却离不开一位皇帝、科学家和葡萄酒的故事。法国是葡萄酒卖得最好的国家,而巴德斯是法国最著名的科学家,时任皇帝拿破仑三世为了增加自己的财政收入,瞬间就将这两者联系在一起,他特意请巴德斯到皇宫里坐坐,希望他发明一种方法,可以让葡萄酒的保质期变得更长,卖到更远的地方,最好是可以绕地球几圈。
巴德斯当时已经认识到了发酵的本质,既然皇帝有令,正好他家乡也是卖酒的,于是他就回到家乡认真研究了几年,最终发现葡萄酒会变成醋和酸,是因为细菌在空气中表现活跃,只要把空气抽掉,就可以有效地抑制。所以他设计了一种缓慢加温的方式:以63.5℃的温度加热葡萄酒半小时,葡萄酒里的乳酸杆菌就会被杀死。
只是可惜了那位拿破仑三世,巴氏杀菌没发明多久,他就学他叔叔拿破仑上战场和人家PK,一战打下来直接兵败被俘,客死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