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中国提到叔,她蜜们可能第一个想到的人物就是吴秀波,没错,这个处女座男人用他的优雅与细腻俘获了全国上下妇孺的心,正巧我们今天拆解的就是处女座大叔,只当在这里给她蜜树立个处女座大叔的典型吧。
By刘主编
吴秀波助阵李健 合唱《朋友》《和自己赛跑的人》
如果把大叔比作酒。有的大叔是烈酒,有的大叔是清酒,有的是红酒,有的是啤酒,有的是二锅头。女人有千万种,对酒的品味就有千万种。
而为什么中国女人爱吴秀波?因为他是女人那杯醇香浓郁的红酒,适合夜深人静对灯小酌。他有品位、有质感、倜傥又不失风流、浪漫却又最最安全,看一眼便想携手终生。
吴秀波是中国演员里不多可以被称为大叔的。古今中外,“叔”从来不是个年龄的区隔,而包含亲切特征的意义。
1988年,吴秀波是铁路文工团的一名演员。他很可能就成了朱时茂或者唐国强。那时候,有张电影明星式精致的脸是可遇不可求的事。以当时的选拔标准,现在的一线演员一大半只配当舞美,当然这个工作还要跟有北京户口,满嘴黄牙的冯小刚竞争。
吴秀波是个聪明人,改革已经开放了,文艺体制内面临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躁动。文革后第一批女演员已经出国了。戏没法演了,电影也衰落了。那批女演员要等到30年后的中国电影的再次复兴是非常困难的,大部分人也没有等到这一天。而那批男演员,幸存的更少。吴秀波选择了下海,成为一名商人。
在这之后的一些年,距北京3000多公里的香港,有个人也毅然决然投奔商海,不过他比吴秀波更彻底的摆脱了文艺圈。与他同时的黄日华、刘德华依然勤勤恳。30年后,他比吴秀波更早重返,却没有叔的名头。他之前就不太落寞,之后更是腾达。他的名字永远锁定在“哥”字辈,他就是三哥苗侨伟。
吴秀波那时不是个成功的演员,但他会唱歌,有舞台经验,所以靠走穴赚了个盆满钵满。在大家还在讨论海鸥表、走私家电三大件的时候,吴秀波的传记里说,他就已经在香港一掷千金了。
哪个叔没有辉煌的过去?阿甘跟总统握过手,靠养虾赚了钱;《北京遇上西雅图》里的Frank是阜外的一把刀,阜外是什么地方?所以不管当时的吴秀波还是电影里的角色,他在那个情境里都比现在什么华谊股东,当红小生风光的多。
不过这样还是“炼”不成叔的。在人人都能发财的文艺圈,有天分,有人缘又赶上好时代的吴秀波败的一塌糊涂。
人们总有一种误解,以为经验是积累的,成功者再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但事实并非如此,靠在过去的草堆上,倒是可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也是目前很多主流曲艺界、演艺界明星们的选择,但一把年纪了还要穿个裤衩跳水,还要皮笑肉不笑的年代秀,并不是每个人的归宿。
索尼、夏普和诺基亚并没有因为过去的成功而有个好归宿。当然他们也不会体面的死去,他们不会死在当年那些竞争者手里,相反,他们会死在那些他们眼睁睁看着长大的孩子们手里。商业史上把这叫“破坏性创新”,你不革自己的命,自然有人来杀你的头。
诺基亚和索尼没有想着解甲归田,吴秀波也没有,这点他们是一样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如果30岁的人还能有致青春的热情,那四十岁是连记忆都没有的。
吴秀波得过癌症,走过纠结的感情,生意失败,又回头做助理的工作。那时,他已经30多了。人生绽放的太早,第一朵花在30岁就凋谢了。
人们总把现实中的吴秀波和《北京遇上西雅图》的Frank混淆起来。生活中的吴秀波也是那个胡子拉碴的大叔。他不是苏友朋那种耍酷的胡子,他真的很自然应该有胡子,当然有需要的时候他也可以刮掉胡子,虽然粉丝很难接受他的这种变幻。
在文佳佳看来,Frank是个傻敷敷的木头,带个拖油瓶还要参加前妻的婚礼,这种脑袋和情商理性物尽天择被淘汰。不过鄙视之余,文佳佳是个有正义感的人。Frank做不出来,但他也不反感文佳佳的倡议——用更加幸福来回应“幸福”。
幸福不需要攀比,可是认为“叔”只配接受临幸的感情或者“收之东隅”的爱就太小看了叔的曾经沧海。在清华的大礼堂,我听吴秀波说他当年不顾一切的爱情,想象著这个笑起来坏坏的,读哲学,会唱歌的美男子在二十岁时候的踌躇滿志,这样想,文佳佳这种和现世的活色生香真的不算什么。
所以不是大叔捡了人家不要的,或者实在寂寞难耐,我更愿意相信,这才是最好的时间和最好的人。
谁也不知道吴秀波的太太是谁,媒体也没有挖,不是没价值,而是挖叔的八卦实在索然无味。
男人并不都能变成叔,大部分有才气的人都成了老小子,继续活在城堡和童话故事里,他们的桃色故事才值得挖掘。
读《杜月笙的1931》,看一个人怎么长袖善舞。杜月笙是买水果的白相人,他跟黄金荣不同。黄是蒋的老师,是杜的兄长,1953年,病死在人民民主专政里。而杜月笙娶了孟小冬,两年后死在香港,葬在台北,虽比不了1931年杜氏宗祠的排场,倒也算体面。
杜月笙说,我帮人做事,不收钱,因为收了钱这个忙就有价了,人家给了钱,出了门就骂你。而如果不收钱就无价了,我要买的就是人心。
于是他没有仇人,蒋介石民国38年之后是不是还能经常想起他?黄金荣之后扫马路的时候是不是能经常反思他跟这个门生的差距?而数不清受了他恩惠的,恐怕去了地府也想着报答他。
1951年,杜月笙明媒正娶了孟小冬。孟小冬本是梅兰芳的妾。1931年,杜月笙建宗祠,四方来朝。梅老板,马连良,蔺慧生都专程来,争着排演出;章太炎杜撰了一份宗谱。这些文人名士没有必要为谁弯腰,也不是不辩是非,只当真是佩服杜老板的为人。
一个男人,外人不再看他的成绩,而看他的为人,死而无憾矣。
吴秀波演的如何已经不重要。演员千千万,大家都用功钻营,谁能把谁甩得远呢?
不惑之年,当如是也。
木秀于林,风不再摧之。波涛再起,有如梦幻泡影。
秀波之于时代、世代,皆无愧也。
栏目编辑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她生活(Wchather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