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阿根廷葡萄酒,想必大家都认识著名的马尔贝克。但你可能不知道,阿根廷其他葡萄品种,如伯纳达已经悄然崛起,开始走入国际市场。
阿根廷是目前世界第五大葡萄酒出产国,然而其葡萄酒业的腾飞却是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
19世纪中期,阿根廷出现了许多来自西班牙和意大利的移民,他们带着家乡的葡萄品种来到这里,丰富了阿根廷的葡萄品种,混酿葡萄酒也由此开始流行起来。20世纪90年代前,阿根廷出产的葡萄酒产量较大,但质量平平,加之没有国际意识,因此并没有引起外国市场的关注。然而在最近20年,许多国际酒业大亨纷纷在阿根廷投建酿酒厂。尽管阿根廷国内葡萄酒消费量有所下降,但该国出产的味道浓郁、酒体丰满的红葡萄酒和一些白葡萄酒却深得国际市场的青睐。世界知名葡萄酒评论家RobertParker就称阿根廷为“世界上最令人兴奋的新兴葡萄酒地区之一”。
1.卡达马尔卡
葡萄园面积: | 2,400公顷 |
葡萄品种: | 特浓情(Torrontes)、西拉(Syrah)、马尔贝克(Malbec)、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 |
葡萄酒特点: | 该产区的Torrontes葡萄酒,较为辛辣,香气怡人,风味浓郁。产区的CabernetSauvignon葡萄酒也非常出色,酸度极佳,非常清爽。 |
气候: | Catamarca气候干旱。 |
土壤: | 主要为多沙、多石的土壤和沙漠梯田,有利于出产高品质的葡萄。 |
主要产酒区: | Tinogasta、Santa Maria、Belen |
卡达马尔卡产区位于阿根廷北部,靠近安第斯山脉的山麓,平均海拔高达1,500米,气温炎热干燥。这里夏季的昼夜温差变化范围极大,产区内的土壤以优质的冲积土为主,享有出产高品质葡萄酒的优越条件。
卡达马尔卡产区内种植的葡萄品种主要有赤霞珠、 马尔贝克和西拉。采用这些葡萄酿制的葡萄酒以优异的质量换来了较好的商业发展前景。在21世纪初期,卡达马尔卡产区仅仅种植一些食用葡萄和葡萄干,直到最近几年才种植酿酒葡萄,并引进先进的酿酒技术和设备,很快就酿制出高品质且用于出口的葡萄酒。
这个产区拥有两个主要的葡萄酒子产区——菲安巴拉山谷和斯塔山谷。其中菲安巴拉山谷尤为重要,该子产区位于海拔高达1,500米的位置,南纬27度。受到东西方向陡峭山坡的保护以及中气候的积极影响,该区的葡萄园集中种植在一个沿着山谷呈南北走向的地域中,所种植的葡萄品种包括赤霞珠、马尔贝克、梅洛、西拉和霞多丽。这个子产区酿制的葡萄酒质量非常不错。
2.拉里奥哈
葡萄园面积: | 8,200公顷 |
葡萄品种: | 特浓情(Torrontes)、伯纳达(Bonarda)、马尔贝克(Malbec)、西拉(Syrah)、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 |
葡萄酒特点: | 该产区的Torrontes葡萄酒,较为辛辣,香气怡人,风味浓郁。 |
气候: | 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仅20厘米(7.9英寸)。海拔高度从800米到1400米(2,620至4,590英尺)不等。日照强度非常高,夏季极为炎热。因此,仅有少量的葡萄可以茁壮生长。 |
土壤: | 土壤多为冲积土,含有安第斯山脉附近径流带来的沉积物。部分地区为多沙土地。 |
主要产酒区: | Nonogasta、Chilecito、Famatina、Antinaco |
拉里奥哈产区位于阿根廷西部,是阿根廷最古老的葡萄酒产区,面积比南面的重量级葡萄酒产区门多萨和圣胡安要小很多。该产区湿度较低,降雨稀少,气温炎热干燥,光照强烈,夏季昼夜温差较大,相差高达18摄氏度。
拉里奥哈种植的白葡萄品种以密斯卡岱和特浓情为主,而红葡萄品种则有伯纳达、赤霞珠、马尔贝克和西拉等。其中采用亚历山大的密斯卡岱和特浓情酿制的葡萄酒是拉里奥哈产区最成功的葡萄酒。尤其以特浓情白葡萄酒最为成功,该款白葡萄酒散发着香料的芳香,蕴含着强烈的风味,深受世界人民的欢迎。另外,采用赤霞珠酿制的红葡萄酒也因为其明晰而清爽的酸度,而表现出相当好的品质。
3.内乌肯
葡萄园面积: | 1,000公顷 |
葡萄品种: | 长相思(Sauvignon Blanc)、梅洛(Merlot)、黑皮诺(PinotNoir)、马尔贝克(Malbec) |
气候: | 该产区气候并不十分炎热,相对较为凉爽。 |
土壤: | 为石灰岩。 |
主要产酒区: | San Patricio del Chanar |
内乌肯产区位于阿根廷南部,毗邻阿根廷另外一个葡萄酒产区——黑河。内乌肯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葡萄酒产区,该产区的葡萄酒生产仅在本世纪初期呈现工业规模的发展格局,但现在已经展现出大幅增长的发展势头,这不得不归功于该产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该产区现在成功种植了一些红葡萄品种,如赤霞珠、马尔贝克、 梅洛 和黑皮诺,这里也种植一些出名的白葡萄品种,如霞多丽、长相思和赛美蓉 等。
这个产区的酒厂集中分布在东部,远离蜿蜒向西的安第斯山脉的斜坡,比较靠近黑河产区的边界,适合酿制一些清新淡雅的葡萄酒,也出产其他一些高质量的红葡萄酒与白葡萄酒,这样有利于快速提高内乌肯产区葡萄酒的名气。
4.黑河
葡萄园面积: | 2,900公顷 |
葡萄品种: | 长相思(Sauvignon Blanc)、梅洛(Merlot)、黑皮诺(PinotNoir)、马尔贝克(Malbec) |
气候: | 为大陆性气候,干燥多风,温度适宜。 |
土壤: | 土层深厚,土壤多石,非常适合栽培葡萄树。 |
主要产酒区: | San Patricio del Chanar |
黑河产区位于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高原,是阿根廷最南端的葡萄酒产区,位于南纬39度,与西班牙南部的葡萄园相似,但气温却比西班牙任何一个葡萄酒产区都要凉快。该产区的年平均温度达到14摄氏度,这使它更加接近于法国北部的罗讷河谷。土壤多为石灰土,降雨量少,葡萄成熟期较长,十分适合种植优质的葡萄。
黑河产区内有狭长的山谷,十分适合出产清新淡雅型的葡萄酒和起泡酒,其中起泡酒的产量正在逐年增多。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使得黑河产区具备了极大的潜力,能够产出由霞多丽和长相思混酿而成的、具有独特美味的白葡萄酒。但由于投资者的缺失,这些独特的白葡萄酒在世界范围内名气并不高。然而,随着黑河葡萄酒产区和内乌肯葡萄酒产区的不断发展,这些独特的白葡萄酒在未来十年内将迎来极好的发展。
5.萨尔塔
葡萄园面积: | 1,900公顷 |
葡萄品种: | 特浓情(Torrontes)、马尔贝克(Malbec)、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丹娜(Tannat) |
葡萄酒特点: | 该产区的Torrontes葡萄酒较为辛辣,香气浓郁。 |
气候: | Salta夏季非常炎热,超过35℃(95℉),冬季非常寒冷,气温常在零度以下,年平均温度为15℃(59℉),降雨非常稀少,年降雨量为20厘米(7.9英寸)。 |
土壤: | Salta的土壤类似沙土,表面覆盖沙层。 |
主要产酒区: | Cafayate、Molinos |
萨尔塔产区被誉为是阿根廷历史悠久,葡萄酒质量最高的产区之一。该产区海拔高达1500米,土壤多为冲积土,桑迪表层土的覆盖范围也比较广阔。白天气温变化相当辽阔,夏季日夜温差十分惊人,相差高达26摄氏度。多山的地形使得葡萄园的上空形成了一片“雨影区”,再加上从白雪皑皑的山峰上源源不断的流下来积雪融水,为该产区的葡萄种植提供了十分充足的灌溉水源。
萨尔塔产区最重要的红葡萄品种分别是赤霞珠、马尔贝克、梅洛 和丹娜。而该产区最受推崇的白葡萄品种当数霞多丽和特浓情两种。该产区出产的特浓情白葡萄酒充分展现了阿根廷特浓情白葡萄酒的圆润风格,品感丰润。萨尔查奇思山谷中的太阳酒庄出产的太阳葡萄酒也十分有名,该款葡萄酒以浓郁的香气、紧致的口感和晶莹的果香著称,受到众人的青睐。同时该产区用赤霞珠和特浓情混酿而成的葡萄酒也以其独特的风格赢得世界众人的赞誉。
6.圣胡安
葡萄园面积: | 47,200公顷 |
葡萄品种: | 西拉(Syrah)、马尔贝克(Malbec)、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伯纳达(Bonarda)、霞多丽(Chardonnay)、特浓情(Torrontes) |
葡萄酒特点: | 该产区最重要的葡萄酒是白兰地。 |
气候: | 海拔高度从600至1,300米(1,970至4,270英尺)不等,夏季非常炎热,气温可达42℃(108℉),光照充足。 |
土壤: | 含有黏土和沙子的冲积土。 |
主要产酒区: | Tulum、Ullum-Zonda、Calingasta、Iglesia、Valle Fertil |
圣胡安产区位于门多萨的北部,是阿根廷第二大葡萄酒产区。该产区约有一半的农田都是用于种植酿酒葡萄的葡萄园,葡萄种植区域及葡萄酒产量都位居阿根廷第二,仅次于门多萨产区。
这个产区也是阿根廷白兰地和苦艾酒的主要原产地。另外,这里还出产一些雪利酒风格的烈酒和廉价的餐酒。该产区最好的红葡萄酒生产地是其子产区图卢姆山谷,这个子产区受益于由圣安胡河以及特殊的地形提供而来的灌溉水源而成为唯一一个葡萄栽培区,出产由霞多丽和特浓情酿制的品质优秀的白葡萄酒,此外由西拉单一葡萄酿制的红葡萄酒因能够充分展现出其酿酒葡萄品种的特色而获得葡萄酒界的一致好评。
7.门多萨
葡萄园面积: | 148,200公顷 |
葡萄品种: | 特浓情(Torrontes)、伯纳达(Bonarda)、马尔贝克(Malbec)、西拉(Syrah)、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 |
葡萄酒特点: | 产区的红葡萄酒多由CabernetSauvignon和Malbec混酿而成。Malbec是阿根廷的明星品种,用其酿制的葡萄酒平衡且丰富,有浆果的甜味和香味。用意大利品种Barbera和Sangiovese酿出的红葡萄酒也十分出色。 |
气候: | 大陆性气候,以及半干旱的荒漠环境。 |
土壤: | 基本为冲积土,黏土上面覆盖着松散的沙土。 |
主要产酒区: | Nonogasta、Chilecito、Famatina、Antinaco |
门多萨产区是阿根廷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葡萄酒产区,其葡萄酒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0%。该产区位于蜿蜒向西的安第斯山脉的“雨影区”,那里气候干燥,气温较高,灌溉条件优越,正好弥补了阿根廷国土干旱、贫瘠的缺陷,为门多萨葡萄酒的生产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地理环境。
马尔贝克葡萄品种在门多萨产区尤为出名,用其酿制的葡萄酒,色泽偏黑,果香醇厚,品味柔和独特,品质比世界上其它任何产区酿制的葡萄酒都要好,并且一直位于阿根廷最好的葡萄酒之列。另外,由马尔贝克和梅洛或者丹魄混合酿制而成的葡萄酒也非常出色,已经能够在高端葡萄酒中与纯马尔贝克葡萄酒相抗衡。而用特浓情酿制的白葡萄酒拥有浓郁的芳香,酒体丰满且果味十足,酸度适宜而粘稠度亦佳。
门多萨产区还拥有一些知名的酒庄,如若顿酒庄,该酒庄出产的经典干红葡萄酒由梅洛、赤霞珠和马尔贝克混酿而成,其品质上乘,风格独特,足以成为阿根廷葡萄酒的代表,号称阿根廷最好庄园的葡萄酒。门多萨的菲卡酒庄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窖之一”的称号,因此一直吸引著不少葡萄酒爱好者前往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