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涓红酒:养在深闺人未识在这个边隅山乡,安溪龙涓乡,红曲酒就如一位养在深闺不施粉黛的少女,酒的王国里一块不曾雕琢的璞玉。这里红粬和红曲酒的制作工坊里,一直保持着近乎原始的制作和酿造工艺,演绎著中华博大精深的酒文化。早在两晋、南北朝,红曲就随中原移民初涉八闽大地,交融了闽越文化,不断地淬炼、改进、发展、盛行,逐渐形成遍布八闽的闽派红曲酒。原无锡轻工学院院长朱梅教授对福建红曲酒高度评价:“红曲酒是我国独树一帜的酒,是以浙江的黄酒为姐妹酒,一红一黄两相媲美。闽派红曲酒中,安溪龙涓的红曲酒不能不算是其中历久弥香的一枝俊秀。就让我们走进龙涓,揭开历史悠久醇厚绵长的龙涓红酒的神秘面纱。
若你探访龙涓友亲,你便能体会到别样的闽南盛情:切若干片生姜,放少许冰糖,把红曲酒盛在铁瓷缸里放入沸水中加热;或放几个煎得刚好火候的煎蛋在酒里,则又是另一番风味。待酒香四溢时,就著满桌农家菜,你尽可大快朵颐,不喝到微醺,主人是不会停下敬酒的杯子的!
《本草纲目》记述“红曲主治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酿酒,破血行药势,杀山岚瘴气,治打扑伤损,治女人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尽”。红曲酒的药用价值、营养保健价值这里不多赘述。在闽南,它还被用来做为调料,更为神奇的是,因为它的醇厚干鲜、性温味甜和滋补的作用而成为闽南地区产妇“坐月子”的必备滋补酒,每餐被用来做菜、炖汤、干喝,直至产妇坐完“月子”。
红酒的益处妇孺皆知,可它的源
起和传承却鲜为人知。追本溯源,安溪龙涓红曲酒跟龙涓乡钱塘村的王姓祖先有着解不开的渊源。据《安溪县志》记载: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王直道的十二世孙王维仁由招坑迁入湄田(今钱塘村)。王氏祖先就开始了在这片水墨平畴、稻菽飘香的神奇土地上繁衍生息。至今已有653年之久。“开闽王”从中原带来先进的酿酒技术和闽越文化交流、发展而形成的闽派红曲黄酒便也在这里扎根,开花,逐渐形成龙涓红酒的一系列传统工艺。在钱塘村王柿霜老人家里,我们有幸翻到了收藏了80多年的王氏族谱第24世第8和第11页(民国二十年重修至今)上关于钱塘村先人制作红曲酒的佐证:可亲。24世。娶黄氏,晋江安海镇人,生万历十九年辛卯月初六辰时,卒顺治九年壬辰六月十二日…合葬后园仔樟树外路仔上破粬窑内……顺治九年至今就有近360年,而当时就有废弃的粬窑,四五百年前的钱塘红粬制作工坊的盛兴可窥一斑!这几十本弥足珍贵的族谱见证著小山村当年红曲酒产业的煊赫璀璨。